2006-01-18
最近一段時間,歐盟就零部件出口中“整車認定”一事,對中國表示了不滿,威脅要訴諸WTO。
實際上歐盟認為威脅到自己的《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》一開始所針對的是一些國內拼裝廠,他們通過KD方式,進口零部件總成,在國內拼裝成高檔車,攫取超額利潤,而國家的稅收則受到損失。
因此,從這個辦法實施之日開始,對核定為構成整車特征的進口零部件,海關按照整車稅率計征關稅和進口環(huán)節(jié)增值稅。零配件和整車關稅目前的利差在20%,因此,兩者之間巨大的利差,使歐盟認為中國在設置壁壘。
在進入WTO后,由于取消了國產化率的指標,KD方式大行其道,中國汽車產業(yè)的基礎——零部件產業(yè)本來就很薄弱,而KD生產則使跨國公司的技術轉讓途徑捂得更緊。國產寶馬下線時,人們就曾經質疑這種“裝上四個輪子就下線”的生產方式,而到了國產奔馳,國產化率更是成了一個過時的話題。在這種情況下,中國汽車產業(yè)“市場換技術”更加不可能。
而且,跨國企業(yè)在中國有一個公開的秘密,表面上看,雙方對等出資、利益共享,但是外方卻可以通過對于關鍵零部件(足以構成整車條件)的進口,把巨額利潤轉移到國外。
其實,在北美,轎車等汽車產品在北美的增值率只有達到62.5%以上方可視為北美產品,才可享受優(yōu)惠關稅。轎車增值率達不到62.5%,仍被視為進口汽車,繳納進口關稅。中國目前的標準是不低于30%的增值百分比,只有北美的一半,但仍然使歐盟驚詫莫名。
聯(lián)想到歐盟一直以來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,中國紡織品和鞋類一直在歐洲遭受不公平待遇,可見歐盟對于汽車問題的反彈,只不過是歐盟以一己之利出發(fā)的一步而已。中國作為世界貿易規(guī)則的新玩家,明顯在這上面還難說老到。